辣评大学英语四六级:这样的考试可否改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硝烟甫散,媒体就曝光了多地发生的集体作弊丑闻,详情如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硝烟甫散,媒体就曝光了多地发生的集体作弊丑闻。报道中作弊人数之规模庞大、态度之明目张胆、手段之花样翻新,使这项考试再次面临信任危机。其实关于四六级考试的负面消息,早就算不得什么新闻了。近年来,试题泄密、枪手代考、通过各种通讯器材传播答案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而随便走进任何一所高校,也都不难发现代考、贩卖答案、代办假证书的小广告。
单单谴责考生不守诚信,恐怕已经远远不够了,而应该追问更深层次的原因。设置这项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英语的掌握水平,以及实际使用能力。但是具体的实践效果,却与这一初衷相距甚远。在母语学习中,“咿呀学语”的幼儿,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听说自如;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就可以掌握比较全面的阅读写作能力。可是为什么千千万万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还是听不懂、说不好,阅读写作也不灵光呢?就是因为在大小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下,英语教学偏离了 “提高使用能力”这一根本目标,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为了便于命题考试,就置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听说能力于不顾,片面强调书面的读写能力,一上来就是背单词、记语法、看文章、写作文。此外,教学过程围绕考试展开,与生活严重脱节,我们不是在生活、工作等情景中去学习,而是将英语学习变成了解答标准化试题。在一道道词汇语法题、阅读理解题,一组组标准化选择项中,语言知识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这种与语言学习规律相违背、与语言的使用本质相脱节的教学和考试,使得英语学习味同嚼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应试”性质,还因为对一些学生而言,这是一门“无用之学”。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无需跟外国人打交道;在工作学习中,他们无需阅读外文资料。一旦离开课堂,他们就既没有学习英语的需要,也没有使用英语的必要。他们之所以学习它,主要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在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学习和使用,才能便捷地熟练掌握。离开了实际使用,将语言当成一种僵死的知识去学习记忆,自然枯燥乏味,而且事倍功半。
除了学生,其他人恐怕也不把“提高英语使用能力”真当回事。没错,从表面上看,各方都无比重视这一考试:主管部门将其作为考核高校的重要内容;高校将其作为互相攀比的重要指标,甚至不惜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用人单位将其作为录用、评定职称或者职务晋升的前提条件,哪怕员工的工作跟英语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其实大家所关注的,只不过是“通过与否”和“成绩高低”,至于真实的英语使用能力,恐怕就无人问津了。这样一项考试,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又来源于哪里呢?为了这样的考试,学生们日复一日地背诵词典、练习试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无谓牺牲,又有谁关心呢?即使他们付出了这些努力之后,还是有可能通不过考试,并因此就要失去毕业证学位证、失去工作机会,这其中的合理与否,又有谁愿意关注,并开展讨论呢?
也许四六级考试的“价值”,更多地存在于考试之外吧。数以亿计的考试收费,数十亿的教辅资料和培训市场规模,如果一项考试要靠如此才得以维持的话,那么它是否真的应该改改了。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kaoshizixun/kaoshidongtai/2018-07-12/5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