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建议政府部门与一切收费考试脱钩
考试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检验教和学的质量与效果,二是选拔优秀苗子。
由于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决定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后来又多了一种考试:资格考试或水平测试,这好比市场商店所设的“公平秤”,因为它要面向各种商品和广大顾客,因此这一计量工具必须有很高的精确度,测得数值要能反映考试者的水平和能力,否则这台“公平秤”就不具备“公信度”,必须撤出市场。现在考试被异化了。
一是某些不懂教育的官员或领导认为可以通过考试来督促学生学习,可以通过多次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于是就出现了大大小小各种考试以及各种应试的辅导材料、应试的辅导班和补习班。学生被这些应试的题海、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身心疲惫,心理扭曲。
二是考试被异化成“摇钱树”。一些对金钱嗅觉敏锐的人发现考试中“商机无限”。开始是教育部设置“考试中心”,接着人事部紧紧跟上,现在几乎各部委都有了考试机构,各省市也有相应的考试院。于是我国成了世界上“考试大国”(考试人数当然世界第一)、“应试强国”(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外国人自叹不如),但我国仍是“教育弱国”(几乎没出现一位世界公认的大师,也没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教育部门、中学都追求高考状元,或以获得国际物、数、化奥赛金奖为荣耀。殊不知有些西方的著名大学和学术大师并不欣赏某些金牌获得者,认为有的学生只是做题的机器,没有研究能力,有的学校或导师甚至想把他除名。
由于政府部门把持了各个考试机构,考试成了政府行为,成了考试产业链上的垄断尖顶。怎么考、何时考和考什么,一律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政府部门是贯彻方针政策、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的机构,为什么具体到每一门业务课教什么、考什么、怎么考都必须由政府部门说了算?这些委员、官员哪来那么高的积极性?看到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的审计报道,才恍然大悟。以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为例,2004年审计报告揭露,自1989年以来,该委员会违规集中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坐支”1.9亿元。该委员会知过不改。2006年审计署第5号审计公告再次揭露,该委员会应缴而未缴的考试费用达4771.45万元。几千万乃至上亿是多大的一个“小金库”,竟然让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行“坐支”了。这么大的摇钱树对政府其他部门的官员是多大的诱惑!这就是各部门的“考试中心”、“考试院”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的真正原因。考试产业成了****的温床。
这条考试的磁力线往前一直传递到幼儿园和学前儿童,往后一直延伸到在职人员。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资格证书考试、职称考试,给在职人员的精力和财力带来极大负担。实际上,这些考试对他们的本职工作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往往并无帮助。
扭曲的考试给社会带来许多扭曲的现象:作弊成风、漏题泄题、职业枪手、考前叫卖答案、作弊公司、超微型电子作弊器件、假文凭假证书等等。考试产业链成为社会黑暗面的滋生地。
建议把入学考试命题权还给学校(可由若干同类型学校共同命题,联合招生),把招聘考试权交还给企事业单位(可由若干单位共同命题,联合招聘)。建议把“资格考试”、“水平测试”交给有资质的民间机构办理,其“公信度”由市场决定,优胜劣汰。政府同一切收费考试脱钩,如一定要由政府举办,就全部免费。解决应试教育的突破口从这里开始。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kaoshizixun/kaoshidongtai/2018-07-12/5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