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CET4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与发展趋势
2018-01-30 阅读 : 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采取措施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改革单一考试模式,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为由中国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一项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考生人数从1987年的几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0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考生人数最多的考试。四六级考试的普及,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标准化英语统一考试的通过率容易使高校之间产生直观的横向对比。因此,许多高校将四六级通过率看成是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通过率指挥棒下,为了出所谓的教学成果,教师研究考纲、考题,热衷于应试“技巧”、“诀窍”的探索。为了短期奏效,急功近利地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际上的下降。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的副作用表现在师生心理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普遍感到统考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压力。通过率与教师考核挂钩,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使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外语教师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外语教师坦称:现在一切为了提高通过率,已经无暇顾及创新性的教学研究了。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四级考试以便能顺利拿到本科学位和毕业证书成了新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与日俱增的恐惧。不仅英语学习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而且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英语学习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更加严重,始终摆脱不了聋哑英语的困境。所以许多学生在通过六级后就感到十分迷茫,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
2.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引发非正常效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热,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外,太多的社会功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英语考试一向被认为每年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客观的描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分数经过等值处理,因此保持历年考试的分数意义不变。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成绩的解释,是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的成因之一。从命题、阅卷、等值处理、分数正态化处理到考场组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较好地保证了评分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公正”与“客观”的期望,成为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统一尺度。因此,虽然微词颇多,四六级仍然受到热捧。例如,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留京需要提供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四六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对四六级考试丝毫不敢怠慢。为督促学生全力学习英语,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等条例中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较高的通过率,规定必须通过四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考生所有学习生活都要服从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安排;围绕通过四六级,从经济、荣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奖励;四六级通过率和教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大学英语课程成了英语教育的“流水线工程”,学生被当成了流水线上被加工的标准件。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规律,造成了拔苗助长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沿袭旧的模式
长期以来,聋哑英语问题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地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法解读,轻语言应用。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
四六级考试对语法词义的偏重和采用大比例选择题型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完全的指挥作用。为了应对考试,许多英语课堂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授课,词汇讲解、语法举例、课文解读、答题“技巧”等成为课堂的重点。由于教师短缺,为提高效率,许多大学的英语课都是大班上课,一个大班80人以上并不少见,课堂上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格局不利于语言课堂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机械化大生产式的应试教学造成了实际上的教学效果低下。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直接选用市面上的现有教材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通行做法。除了极少部分高校外,大多数高校都选用了以《大学英语教程》为代表的几种教材。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不能满足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更新周期长,速度慢。《大学英语教程》在各大高校中使用多年,修订本也只是每册变动了两三篇课文。当今社会飞速变化,全球一体化进程迅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都有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也产生了变异,而科技发展更是带来了大量的新生词汇。所以,陈旧的语言内容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了解现代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准则缺乏必要的帮助。
4.语言测试点偏难、偏怪
学生常常抱怨四六级是“什么难考什么,什么没见过考什么”。曾有人就四六级考试题请教外教,其标准化答案也让外教一头雾水。考题脱离语用环境是四六级部分考题偏难、偏怪的主要原因。与本土教师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外教的英语课教材新颖、内容切合实际,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融洽,授课方式生动鲜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源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对英语(甚至是对教师)的喜爱。但他们在四六级考试中却也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原因是四六级考试测试点没有将检测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重点上。
俗语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标准化考试的单项选择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偏难、偏怪的四六级考试题的权威导向必然将学生带向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之中。常会见到考生在考前“恶补英语”,背诵作文范文,甚至猜题押题。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拿到了四六级合格证书,但读起英文资料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的信息。
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现状
对于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考试委员会已经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在考试组织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外,对成绩公布方式也作了重大调整,总分从100分改为710分,290分以上发放成绩报告单,六级报名资格线为425分。但目前四六级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体系。新六级报名资格线425分在总分710分的试卷中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因此,不少高校将学位要求由原来的通过四级改为成绩达到425分,非京籍毕业生进京的四六级成绩门槛也随之定在425分。用人单位也闻风而动,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明确表示应聘者英语至少要超过425分。虽然取消了合格证书,但找工作时却把“看证”改成了“看分”,“看分”比“看证”的压力更大。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已经成共识。有学者强烈建议取消四六级考试,有专家认为四六级考试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学校对它的过度重视。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三、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路径
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思想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自古至今,不同国家或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人才标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的大致标准。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过度追捧四六级证书无疑是将“人才学历论”延伸到“人才四六级证书论”上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要有一个明显的层次梯度。要重视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有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应该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中形成人才标准共识,只有真正倡导多元人才观,才能消除四六级考试中的种种扭曲现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解决当前四六级考试问题的重中之重。
2.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真正减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首先要找到社会之所以推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因。高校的其他科目之所以没有成为用人单位的标准,是因为各个高校其他科目的考试内容是。
自主决定的,互相之间没有可比性。事实上,只要高校间还存在着统一的英语考试,它就必然会变成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在学生谋职时,也自然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指标之一。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就必须分解考试的统一性。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的确应该思考需不需要在高校间进行英语统考的问题。随着人才标准的多样化、市场化,英语是否应该保持原来的突出地位,学生个人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有没有决定权,都是应该论证的话题。降低四六级考试过高的社会权重,除了在社会、管理部门、学校中加强“三百六十行中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四六级回归为校内考试,让高校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自主决定英语教学安排,四六级考试测评结果由各个高校自己掌握。第二,让四六级考试走向社会,把它与社会英语考级合并,或者让民间机构进入英语统考市场,提供多类型英语考试,让学生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宏观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导高校教学质量的“指挥棒”,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都对高校的办学具有导向作用。四六级平均通过率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势必让各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手段以确保较高的通过率。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差异性大、结构复杂的学生群体,教学效果、质量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在没有严格控制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效果搞量化考核是不可能得到科学结论的。受标准化考试先天缺陷的制约,四六级考试无法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精确的量化考核,尤其是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隐性因素更无法进行量化检测。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也不是凭一两次测试结果就能够体现的。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可以采用用英语和学生面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没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成绩做过细的“量化考核”,不应把四六级通过率当作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刚性指标。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应是目标和要求的相对规范,而不是具体目标要求的绝对化。至于怎样去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与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语言课堂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面孔,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才是其主要特点。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应主要观测改革创新的广度、深度、持久性等方面,把教学评估定位于激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方位上,即评估观测点应侧重于开拓创新因素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不断探索、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向他人学习、借鉴,精心、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
只有不再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评估体系中的硬性指标,从制度层面上弱化四六级在学生英语能力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中的权重,才能消除其指挥棒的影响,恢复其自身单纯的教学效果检测功能,才能使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激发出新思想、新方法。
3.转变教师角色,大力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学局限于课堂,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容易造成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风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因此,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学生角度看,应当是学习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一个过程,通过学习大学英语,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师角度出发,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导学转变,消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CET应试教育”现象。英语教师不仅应是英语教学的设计者,更应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者。现代教育技术加速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进入课堂,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技术的运用,可以自由处理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介绍语言的背景知识,形成鲜活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互联网的普及则给多媒体教材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互联网,师生获取教材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也提供了质量是高等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应有相应的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也应有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所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个发展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今天,要考虑多样性的人才需求,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如果用清华、北大的学生培养标准来衡量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这样不仅会遏制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更会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
必须正确引导社会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检测高校完成英语教学大纲情况的手段应当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该开设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考试,如高校英语应用能力、预备级大学英语、大学英语、高级大学英语等不同级别的考试,彻底扭转千军万马同挤四六级考试独木桥的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网考已经应运而生。网考即利用局域网系统技术进行考试。一些国外的考试机构举办的考试如托福等,已经部分在我国采用了这一新型的考试方式。托福网考的经验表明,网考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可以很好地测试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网考拥有存量丰富的试卷库,随机选卷可以做到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相同,学生的猜题、押题等行为将失去效果。这样将把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掌握语言的实际交流能力上来。从理论上来说,网考可以突破固定考试在时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测自己英语应用水平的机会,便于他们及时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针对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大学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四六级考试形式和类型,杜绝全国范围内使用同一模式考试。这将进一步降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作为由中国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一项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考生人数从1987年的几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0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考生人数最多的考试。四六级考试的普及,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标准化英语统一考试的通过率容易使高校之间产生直观的横向对比。因此,许多高校将四六级通过率看成是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通过率指挥棒下,为了出所谓的教学成果,教师研究考纲、考题,热衷于应试“技巧”、“诀窍”的探索。为了短期奏效,急功近利地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际上的下降。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的副作用表现在师生心理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普遍感到统考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压力。通过率与教师考核挂钩,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使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外语教师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外语教师坦称:现在一切为了提高通过率,已经无暇顾及创新性的教学研究了。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四级考试以便能顺利拿到本科学位和毕业证书成了新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与日俱增的恐惧。不仅英语学习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而且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英语学习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更加严重,始终摆脱不了聋哑英语的困境。所以许多学生在通过六级后就感到十分迷茫,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
2.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引发非正常效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热,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外,太多的社会功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英语考试一向被认为每年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客观的描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分数经过等值处理,因此保持历年考试的分数意义不变。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成绩的解释,是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的成因之一。从命题、阅卷、等值处理、分数正态化处理到考场组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较好地保证了评分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公正”与“客观”的期望,成为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统一尺度。因此,虽然微词颇多,四六级仍然受到热捧。例如,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留京需要提供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四六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对四六级考试丝毫不敢怠慢。为督促学生全力学习英语,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等条例中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较高的通过率,规定必须通过四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考生所有学习生活都要服从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安排;围绕通过四六级,从经济、荣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奖励;四六级通过率和教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大学英语课程成了英语教育的“流水线工程”,学生被当成了流水线上被加工的标准件。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规律,造成了拔苗助长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沿袭旧的模式
长期以来,聋哑英语问题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地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法解读,轻语言应用。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
四六级考试对语法词义的偏重和采用大比例选择题型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完全的指挥作用。为了应对考试,许多英语课堂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授课,词汇讲解、语法举例、课文解读、答题“技巧”等成为课堂的重点。由于教师短缺,为提高效率,许多大学的英语课都是大班上课,一个大班80人以上并不少见,课堂上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格局不利于语言课堂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机械化大生产式的应试教学造成了实际上的教学效果低下。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直接选用市面上的现有教材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通行做法。除了极少部分高校外,大多数高校都选用了以《大学英语教程》为代表的几种教材。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不能满足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更新周期长,速度慢。《大学英语教程》在各大高校中使用多年,修订本也只是每册变动了两三篇课文。当今社会飞速变化,全球一体化进程迅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都有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也产生了变异,而科技发展更是带来了大量的新生词汇。所以,陈旧的语言内容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了解现代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准则缺乏必要的帮助。
4.语言测试点偏难、偏怪
学生常常抱怨四六级是“什么难考什么,什么没见过考什么”。曾有人就四六级考试题请教外教,其标准化答案也让外教一头雾水。考题脱离语用环境是四六级部分考题偏难、偏怪的主要原因。与本土教师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外教的英语课教材新颖、内容切合实际,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融洽,授课方式生动鲜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源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对英语(甚至是对教师)的喜爱。但他们在四六级考试中却也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原因是四六级考试测试点没有将检测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重点上。
俗语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标准化考试的单项选择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偏难、偏怪的四六级考试题的权威导向必然将学生带向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之中。常会见到考生在考前“恶补英语”,背诵作文范文,甚至猜题押题。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拿到了四六级合格证书,但读起英文资料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的信息。
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现状
对于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考试委员会已经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在考试组织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外,对成绩公布方式也作了重大调整,总分从100分改为710分,290分以上发放成绩报告单,六级报名资格线为425分。但目前四六级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体系。新六级报名资格线425分在总分710分的试卷中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因此,不少高校将学位要求由原来的通过四级改为成绩达到425分,非京籍毕业生进京的四六级成绩门槛也随之定在425分。用人单位也闻风而动,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明确表示应聘者英语至少要超过425分。虽然取消了合格证书,但找工作时却把“看证”改成了“看分”,“看分”比“看证”的压力更大。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已经成共识。有学者强烈建议取消四六级考试,有专家认为四六级考试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学校对它的过度重视。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三、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路径
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思想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自古至今,不同国家或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人才标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的大致标准。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过度追捧四六级证书无疑是将“人才学历论”延伸到“人才四六级证书论”上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要有一个明显的层次梯度。要重视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有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应该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中形成人才标准共识,只有真正倡导多元人才观,才能消除四六级考试中的种种扭曲现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解决当前四六级考试问题的重中之重。
2.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真正减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首先要找到社会之所以推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因。高校的其他科目之所以没有成为用人单位的标准,是因为各个高校其他科目的考试内容是。
自主决定的,互相之间没有可比性。事实上,只要高校间还存在着统一的英语考试,它就必然会变成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在学生谋职时,也自然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指标之一。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就必须分解考试的统一性。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的确应该思考需不需要在高校间进行英语统考的问题。随着人才标准的多样化、市场化,英语是否应该保持原来的突出地位,学生个人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有没有决定权,都是应该论证的话题。降低四六级考试过高的社会权重,除了在社会、管理部门、学校中加强“三百六十行中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四六级回归为校内考试,让高校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自主决定英语教学安排,四六级考试测评结果由各个高校自己掌握。第二,让四六级考试走向社会,把它与社会英语考级合并,或者让民间机构进入英语统考市场,提供多类型英语考试,让学生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宏观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导高校教学质量的“指挥棒”,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都对高校的办学具有导向作用。四六级平均通过率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势必让各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手段以确保较高的通过率。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差异性大、结构复杂的学生群体,教学效果、质量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在没有严格控制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效果搞量化考核是不可能得到科学结论的。受标准化考试先天缺陷的制约,四六级考试无法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精确的量化考核,尤其是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隐性因素更无法进行量化检测。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也不是凭一两次测试结果就能够体现的。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可以采用用英语和学生面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没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成绩做过细的“量化考核”,不应把四六级通过率当作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刚性指标。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应是目标和要求的相对规范,而不是具体目标要求的绝对化。至于怎样去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与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语言课堂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面孔,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才是其主要特点。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应主要观测改革创新的广度、深度、持久性等方面,把教学评估定位于激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方位上,即评估观测点应侧重于开拓创新因素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不断探索、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向他人学习、借鉴,精心、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
只有不再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评估体系中的硬性指标,从制度层面上弱化四六级在学生英语能力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中的权重,才能消除其指挥棒的影响,恢复其自身单纯的教学效果检测功能,才能使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激发出新思想、新方法。
3.转变教师角色,大力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学局限于课堂,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容易造成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风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因此,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学生角度看,应当是学习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一个过程,通过学习大学英语,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师角度出发,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导学转变,消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CET应试教育”现象。英语教师不仅应是英语教学的设计者,更应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者。现代教育技术加速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进入课堂,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技术的运用,可以自由处理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介绍语言的背景知识,形成鲜活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互联网的普及则给多媒体教材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互联网,师生获取教材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也提供了质量是高等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应有相应的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也应有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所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个发展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今天,要考虑多样性的人才需求,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如果用清华、北大的学生培养标准来衡量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这样不仅会遏制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更会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
必须正确引导社会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检测高校完成英语教学大纲情况的手段应当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该开设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考试,如高校英语应用能力、预备级大学英语、大学英语、高级大学英语等不同级别的考试,彻底扭转千军万马同挤四六级考试独木桥的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网考已经应运而生。网考即利用局域网系统技术进行考试。一些国外的考试机构举办的考试如托福等,已经部分在我国采用了这一新型的考试方式。托福网考的经验表明,网考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可以很好地测试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网考拥有存量丰富的试卷库,随机选卷可以做到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相同,学生的猜题、押题等行为将失去效果。这样将把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掌握语言的实际交流能力上来。从理论上来说,网考可以突破固定考试在时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测自己英语应用水平的机会,便于他们及时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针对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大学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四六级考试形式和类型,杜绝全国范围内使用同一模式考试。这将进一步降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kaoshizixun/kaoshidongtai/2018-06-28/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