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话四六级考试想到的
前段时间,西北政法学院的一帮学生在网上组织了一场虚拟的“全国大学生陕西话四六级统一汇考”。考卷分大学陕西话四级考试和大学陕西话六级考试两种,考试合格者发给大学陕西话四级或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成绩优秀者注明“优秀”字样。
这场无厘头的考试,很快演变成一场网络上方言狂欢的游戏。之后只要在各大搜索引擎中键入“陕西话”字样,便可以得到堆积如山的陕西话四六级考试试题及相关新闻报道。
再联想到时下流行的各种方言彩铃、方言摇滚,可以说,随着所谓俗文化、贱文化的崛起,一场旨在与传统精英文化、强势文化对抗的方言运动正汹涌而来,并逐渐在民间、在网上加速蔓延。一些出位的地方 文化人士纷纷以标榜或“弘扬”本土方言为能事。
显然,这一趋势与广电总局旨在正本清源、重树普通话权威而于最近颁发的《通知》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一直在揣测,《通知》颁发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显然,可以假设的一点是,《通知》本身可能并不含有对地方话的歧视,但这样一道指令的颁发很容易让人产生价值判断上的联想。
另一个令笔者困扰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人对方言及其所代表的地方文化总是那么反感呢?这或许和一般中国知识分子长久以来的精英心理有关。
恰好笔者这几日有幸读到了老一辈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一部小品《语文讲话》。书中既分析了世界各大语种间的差异,也论及了中国各地方言的特色。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用了对笔者来说极为深奥的五线谱来分析语言的特性,其中也包括了对方言的音乐性分析。
据说那些参加了陕西话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考完后的反应是“考题太难,比英语四六级还难”,那笔者就不由想到了,如果出题者一时兴起,也想到了王力先生的五线谱,那些参考者就更得抓瞎了。
王力先生的分析表明,从美学角度看,与普通话一样,地方方言也具有同等的甚至更高的美学性、音乐性。由此来看,反对地方方言就只剩下两条理由了:要么是出于某种文化心理,要么是出于某种实用而非美学功能的考虑。
前者是根深蒂固的,一时之间难以逆转的,而后者显然就是广电总局颁发此次《通知》的真实用意。
但即便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此种动向还是有待商榷的。
固然中国的国情复杂,各地方言林立,交流起来极为困难,推广普通话是件好事,其意义之深远好比当年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但若因此而废弃各地方言存在的合法性,甚至禁止其在媒体上的使用、传播,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化理想一直以大一统为标准。大一统的文化格局自然保证和延续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但也因此禁锢了中国的文化活力。如何在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下,保持其内部的文化活力,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文化的命题。而目前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多元化、多极化,限制或废止方言与丰富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似乎是背离的。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国情和中国很类似,同样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而且种族林立。假定哪天美国政府也颁发指令,禁止其他语种报纸或电视台的存在和发展,那美国文化将变得何等苍白、荒凉?
已经作古的王力先生是广西人,年轻时曾留洋法国,后来又在北京生活了很长时间。由于无缘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因此对于先生的普通话水平不得而知。然而问题是,作为一代语言学宗师,先生能否讲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漂亮的普通话,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kaoshizixun/kaoshidongtai/2018-06-2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