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水平到六级水平 武警中尉攻克英语
1月16日,星期二,武警使馆区警卫支队奥运英语学习日。100多名挑选出来的警官和士官正跟一位中尉警官大声朗读着英文。
讲台上的警官一米六几的个子,其貌不扬但气质沉稳。他叫郭志鹏,是武警使馆区警卫支队的一名机要参谋。别看他现在是战友们的英语教员,但在两年前,他是一个地道的“英语盲”。然而,凭着刻苦和不服输的精神,郭志鹏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英文从高中水平到大学的转变。
看不懂新设备说明书上的英文,他萌发了参加英语的念头
1995年12月,年仅18岁的郭志鹏高中毕业,从故乡湖北省罗田县参军入伍到了北京。郭志鹏当兵的部队是武警使馆区警卫支队,被人们称为“第二国境线”上的哨兵。由于训练刻苦执勤认真,郭志鹏在同年度入伍的战友中脱颖而出。1997年,已当了一年班长的郭志鹏,在参加军校的统考中被武警西安工程学院军需专业录取,成了一名准警官。
经过4年军校学习,2001年7月,学成归来的郭志鹏回到老部队当了一名排长。2003年,郭志鹏被选调到机关机要科,成了一名机要参谋。
2003年年底,支队升级更新了一批保密设备,机要科的每个人都在熟悉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一天,郭志鹏正在琢磨新设备时,机要科长手拿一摞材料说:“小郭,这是我找的国外相同设备的材料,这上面的说明全是英文,一句也看不懂。你这个科班出身的军校生,英语都过了,帮我翻译翻译肯定没问题”。郭志鹏接过来一看,脸一下子红了:英文材料中除了几个单词还似曾相识外,一句话也翻译不出来。他红着脸对科长说:“科长,我虽然上军校时过了,但现在差不多又都还给老师了。”科长说:“小郭,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以后的设备更新得更快,如果我们都不懂英文,以后怎么参考外军的经验?”
回到宿舍后,郭志鹏羞愧难当,同时暗下决心: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早晨起床后,同宿舍战友告诉他:你昨晚说了一大串的英文版梦话
买来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的教材后,郭志鹏傻了眼: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压根就没几个还能认识的。郭志鹏明白,自己虽然军校时考过了英语四级,但隔了几年没用,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这时要考六级,和从高中起点差不多。
郭志鹏坚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每天早晨起床号吹响的前一个小时他就悄悄起床,再悄悄拿着英语教材来到楼道里,戴上耳机跟着磁带进行晨读。战友们起床洗漱时,郭志鹏已经跟着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节目主持人进行第二轮晨读了。
和郭志鹏同住一室的刘海军发现,在郭志鹏学习英语的那段时间里,他的上衣兜总是比别人破得快。经过观察小刘发现,原来,郭志鹏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复读机,只要有机会就会拿出来听上一会儿,就这样频繁装进去掏出来,上衣兜自然便容易磨损了。
在学习了一个月之后,郭志鹏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好像没有什么提高:单词依旧记不住,句子依旧看不懂,特别是听英语磁带时,总也跟不上速度,心急如焚后他开始灰心丧气了。一次聊天时,科长拿出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开玩笑地说:“小郭,我可等着你早点给我翻译呢!”一语惊醒梦中人,看着曾让自己脸红的英文说明书,郭志鹏又苦学起来。
一天早晨,他晨读后回到宿舍,刚起床的一位战友问他:“郭志鹏,你现在是不是学英语学傻了?”另一位战友也说:“郭志鹏,你的英语六级绝对能通过。”看着战友们的表情,听着摸不着头脑的话,郭志鹏迷惑不解。原来头天晚上,睡着的郭志鹏依然头戴耳机,保持着睡前的姿势,但在说梦话时,张嘴而出的是一大串英文。
为了学英语,郭志鹏嘴唇读得起了泡。没有专业老师,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播音员就是老师;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刻苦和恒心就是最好的方法。在郭志鹏的宿舍里,床头柜放的全是关于英语六级考试的书籍和材料,摞起来有三十多厘米高,磁带摆满了书桌和床头。据郭志鹏后来统计,在复习参加考试的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至少听了1000篇英文课文,做了数百套模拟试卷。
全考场30个考生,只有他和另一个考生通过了
6月,全国大学生考试。刚走进考场的郭志鹏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开始考试后,郭志鹏进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仿佛其他考生都不存在似的,“其实,这是我鼓励自己的一个消极方法。
两个月后发榜,身着军装的郭志鹏来到考试中心。在查分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武警同志,你可真不简单,你们那个考场30个考生,只有你和另一个考生通过了。”在得知他平时还要参加工作、训练、查勤,学习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时,旁边的工作人员和考生都连声说“不容易”。
是啊,郭志鹏能深刻体会“不容易”的分量:碰到难题,利用到使馆检查战士执勤的时机,向使馆翻译请教问题,不容易;读英文读得嘴唇起泡,但还得咬着牙坚持下去,不容易;业余时间别人玩电脑、看电视、外出游玩,自己静坐在宿舍内背单词,这份抵制外界诱惑的定力,不容易……然而,当看到自己能轻松翻译新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时,当经过竞争成为部队奥运英语学习班的教员时,当能在使馆前和外国朋友轻松对话时,郭志鹏觉得,吃再多的苦都值。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kaoshijingyan/liujikaoshijingyan/2018-07-07/3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