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听力备考:调整心态及快速记忆
英语四级听力技巧:调整心态
在听听力的时候,绝大多数考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紧张,避免这种紧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在平时就当考试那样的练习,可以缓解考场情绪,同时遇到听不懂的单词,要赶紧放过,否则会影响下面的考试。考生在听力进行时,应该尽量的放松心情,这样可保证考生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由于听力是过去就没有机会再听,这就要求考生在听力进行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旦有丝毫的分神,将会影响至少一个题目甚至多个题名的答案的选择.
英语四级听力技巧:快速记忆
同音、近音词句一样,在英语语言中也有许多单词读音很接近。它们在被读出时,很容易对考生造成干扰,使你产生多余的联想。另外,在对所提问题设定的选项中,通常会出现与听力材料中读音接近的单词,作为对原句中音或义的干扰。比如:
原文:W: I’ve got to buy a new car.
M: Really?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选项:A) She purchased a car recently.
B) She knew the car was in the lot.
C) She always forgets to clean her car.
D) She really needs a new car.
可以看出,B)项中的knew是对原文中new的近音干扰,C)项中的forget是对have
got to的近音干扰。
因此,在遇到这类题时,要求考生要仔细,不要一看到干扰项就立即作出选择,从而中了题设陷阱。
此外,还要注意语音、语调的问题。中国四级考生对英语中以语调、语气表意的句子不熟悉,从而难以领会说话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结果造成失分。因此,应试者应对这一项加以研究,并加强训练。以陈述句为表达形式而句末用升调,表示说话人的怀疑,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是陈述形式,但句末用的是降调或低升调,表示说话人的无所谓或乐观的态度,不表示怀疑。
感叹句用升调结尾,表怀疑。疑问句句末用升调表示怀疑,而用降调不表怀疑。如Is he honest?用降调表示说话者认为他是诚实的。同学们对连续和弱读的现象也应有所了解。
英语四级听力技巧:要做必要记录
同学们对于记忆的培养很重要。记有两种形式,一是用脑记,二是用手记。人的脑力是有时间局限的,超出一定的时间,信息就会弱化,甚至消失。因此,训练作笔录能力大有好处。在听较长的信息时,一边脑记并理解,一边还要做笔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和判断。如果没有记住关键内容,所做的判断当然无凭无据,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四级考试中,听力两部分都要求考生具有迅速而准确地记录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Section A中,有关于时间,数量推算之类的题目。做这类题目时,考生要记下有关数字,并作简单计算。否则,等听完之后,脑中暂歇的信息一经消退,你就可能无法得到正确答案,亦或出现混乱而出错。
例如:
W:I only have ten dollars,is it enough for three tickets?
M:Well, you can buy three $ 2 tickets and three $ 3 tickets, whichever you like.
W:I’ll like the cheaper seats,please.
Q:How much money will the woman have after she buys the tickets?
作这个题时,最好记下几个数字:10,3,2,3,分别代表有10元钱,买3张票,有2元一张和3元一张的,当你听到买票者要便宜的一种,你立即可得出她还剩四元钱。
在section B中,一篇短文被连续地读出来,这时记录关键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你准确地记下了有关信息,才能顺利地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快速浏览选项
考生要切记,对付一切听力考试都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快速浏览选择项并提炼信息点,再找出选项间的联系点。当录音人在即将开始读Directions时,这就是你阅读选择项的最佳时机。应充分抓住这段时间,速读选项,预测内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阅读,应明确以下信息:
a) 题目所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地点等,如是场景类考题,应迅速联想起与该场景有关的词汇,全神贯注地倾听相关信息。
b) 一般四个选择项的设计都会和录音内容或多或少地有点关系,以使能够造成干扰。这时,你就要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点,大胆地进行猜想,事先得到一个印象,再与听力材料结合,就会迅速找出答案。
这一技巧是建立在考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当考生具有这一能力时,通过在播放录音前的短暂时间里对问题所设的选择项的涉及内容快速地通览一下,掌握其大意。这样,你就会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去注意听力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从而迅速地找出有效词句来,作出正确判断。
本文地址:http://www.cetclub.com/cet4beikaoziliao/cet4tingliziliao/2018-07-02/16550.html